政策文件

内蒙古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全区民委系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工作方案

发布日期:2024年07月24日 编辑:包头市民族事务委员会

查看次数: 【字体: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关于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决定》《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关于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的若干措施》,现就加强全区民委系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工作制定如下方案。

一、主要目标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健全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深刻理解“三个离不开”“四个共同”“四个与共”“五个认同”“三个意识”和“七个作模范”等理念和要求,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夯实维护祖国统一、边疆稳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坚固思想长城,完成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在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全面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中闯新路、作表率。

二、主要工作

(一)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员干部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列入党员干部学习计划和教育培训计划,严格落实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举办专题培训班,组织专题学习研讨或学习交流。相关业务培训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内容比重不低于总课时的20%。充分运用党支部“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在线学习培训、青年干部理论学习小组、读书会等方式,组织党员干部广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活动。

(二)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会教育。指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会教育,讲清楚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各民族共同发展进步的可靠保障;讲清楚中华民族是具有强大认同度和凝聚力的命运共同体;讲清楚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所具有的明显优越性。分类建设文化博物类、革命纪念类、示范创建类等具有不同特色的教育实践基地,以实物展示、影像再现、情景还原、沉浸体验等多元表现方式,充分展示我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取得的丰硕成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积极打造“升级版”,擦亮模范自治区“金字招牌”。突出“融”的导向,推进各族青少年交流、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提质扩面,扩大省区间、盟市间合作交流,打造更多促进“三交”的载体和平台,持续深化各民族群众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建设。

(三)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国民教育。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做好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方案》,进一步加强与教育部门的工作协作,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学前教育阶段实施“童语同音”计划,全面开设“立德育苗”课堂;义务教育阶段用好《中华民族大家庭》等教材,开展不少于12课时的民族团结进步专题教育;高中教育阶段全面开展“我对祖国深情告白”等活动,广泛开展“爱我中华”夏令营、冬令营等社会实践;高等教育阶段推动师生用好学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等教材,实施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项目。建立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会为支撑的协调育人机制,全面推进青少年“筑基”工程。

(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化拓展宣传教育实践。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持续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深化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宣传教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不断深化和拓展宣传教育实践,把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重要任务,持续打造“两月一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品牌,结合实际举办“我身边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宣讲”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活动。

(五)推进“北疆文化”建设,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挖掘、整理、弘扬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内涵,提炼总结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深化“两个打造”重点项目,凝聚思想共识,增进民族团结。坚持“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推进“北疆文化”建设,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立足实际,结合区域特色,深入挖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丰富史实,生动展现内蒙古厚重历史文化和人文资源,推动各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润物细无声”凝聚起深厚的文化认同力量。

(六)守正创新,持续推进宣传教育常态化。创新民族工作宣传方式,常态化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学习教育和“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基层行主题宣讲,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各族群众在参与中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巩固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开展“研、践、宣”体系建设行动,通过深化民族工作研究,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和形成上下联动、横向协同的宣传格局,不断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加大“道中华”在全区的宣介力度,精心打造思想理论解读、民族交融史话、文明互鉴故事等图文视听产品,推出各地特色宣传品牌。发挥自治区民委“石榴籽e起来共享资源网”数字资源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重要作用,为各族群众深入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提供重要窗口。打造“石榴籽e起来民族工作数字化展厅”和智慧平台,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与普法宣传、大众科普、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及各类志愿服务等有机融合,牢固树立各族人民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七)发挥新媒体效能,构筑全方位宣传教育矩阵。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持续深化与各级广播电视台、报社等主流媒体合作,通过开展理论阐释、政策解读和故事宣传等,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融入到重大主题宣传、形势政策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和舆论引导中。依托“报、刊、网、端、微、视”于一体化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多声部的宣教矩阵,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以数字化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完善宣传教育的体系和方式,打造丰富多样的新媒体产品,让主题内容传播更加迅速、广泛和深入。联合新媒体平台,精心策划并推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栏目和节目,以生动的形式展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深厚历史和文化底蕴。同时,通过举办主题网络文化活动,推进“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激发广大网民的参与热情,使互联网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引导各类网络平台和广大网民创作体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网络文化产品,开发更多接地气、有影响、受欢迎的宣传教育资源。

三、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实施。要提高政治站位,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组织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加大在经费投入、人才培养、成果发表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确保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有效开展。

(二)形成合力,全方位推进。要充分发挥民委委员制统筹协调作用,进一步加强部门间政策协同、资源整合和工作衔接,形成各部门广泛参与、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多角度全方位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工作。

(三)强化督导,加强正向激励。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纳入各级各类考核考评、专项检查督查,纳入文明创建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评估。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工作成效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可在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评选表彰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优先推荐。

内蒙古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全区民委系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工作方案.doc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文章

下一篇: 包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废止、修改部分行政规范性文件的通知